(通讯员 赵霞)五月底的南疆县城,曹某站在自家辣椒田里,眼前是一片触目惊心的景象:近百亩辣椒苗叶片发黄卷曲,生长停滞。这片受害区域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越靠近相邻的玉米地,受害越严重。
这些4月下旬种下的色素辣椒,本应是曹某一家的生计希望。5月26日,管理至关键生长期的辣椒突然出现异常症状,就在几天前,相邻玉米种植户陶某雇用的无人机刚刚喷洒了“硝·烟·莠去津” 除草剂……
曹某在当地种植了800亩色素辣椒,主要品种为市场价值较高的红龙。今年4月23日完成播种后,他像往常一样精心管理着这片土地。然而到5月26日,靠近地邻陶某玉米地一侧的近百亩辣椒突然出现异常症状:叶片发黄、顶叶卷缩,生长明显受阻。这一异常现象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布——越靠近玉米地的辣椒受害越严重。
经询问了解,相邻玉米种植户陶某于5月24日雇佣无人机操作员,在其玉米田喷洒了名为“硝·烟·莠去津”的玉米田专用除草剂。这种含有烟嘧磺隆和莠去津的复配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有良好防效,但对辣椒等阔叶作物具有致命杀伤力。
事发后,曹某于5月27日向当地派出所报警。村委会随即介入协调,但双方未能达成和解。面对协调不成的局面,由县农业农村局出面委托新疆臻冠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辣椒受害原因及经济损失进行评估鉴定。该公司是在农业司法鉴定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专业机构,曾多次完成法院委托的农业损害鉴定任务。
臻冠达公司收到委托后,于2025年5月30日指派由两名高级工程师和农艺师组成的鉴定小组赶往案涉地进行勘验及调查。
专家团队深入田间,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收集证据:详细记录受害症状梯度变化,从轻度到重度受害区采集植株样本,同时收集邻近土壤样品进行农药残留分析。
据现场勘验调查可以得知:涉案地块土壤属性为沙壤土,质地肥沃盐碱含量低,出苗整齐基本不缺株。辣椒苗平均株高30cm,正处于始花期。靠近玉米地一侧的辣椒苗均呈现出叶片发黄、生长点受抑制的症状,并且表现出离玉米地越近受害症状越严重、越远越轻微的客观规律性。辣椒受害地块共分为两块,经GPS实地测量,位于玉米地西面一块辣椒地受害总面积为88.64亩;第二块受害地块位于玉米地的北面,受害总面积为17.02亩。为进一步确认受害辣椒与相邻玉米地喷施除草剂之间的关联性,鉴定人员在辣椒受害地块中进行取样送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高级工程师杨俊杰表示,通过对提取的辣椒植株样品进行除草剂农残检测得知,受害辣椒苗有莠去津除草剂的化学成分,综上所述,曹某种植的辣椒出现黄叶、卷缩的现象与相邻种植户陶某雇用无人机在其种植的玉米地中喷施除草剂之间有因果关系。
“烟嘧磺隆和莠去津均属对阔叶作物敏感的除草剂,一旦漂移至辣椒等非目标作物上,就会造成叶片发黄、卷曲、生长受抑制等典型药害症状。莠去津在土壤中残留期长,更可能造成持续性损害。”农艺师郑志强说到。
同时,业内专家指出,硝·烟·莠去津这类玉米田除草剂本身就存在较高漂移风险,无人机喷洒时需格外谨慎。特别强调:飞手作业前必须明确药剂特性、了解周边作物布局、选择适宜天气条件。
然而现实情况令人担忧。随着农业无人机数量激增,行业准入门槛低、培训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许多飞手缺乏基本农业知识,对药剂特性、作物敏感性认知不足,为药害事故埋下隐患。所以植保无人机在作业时要“紧密关注风向的变化,并做到:作业人员禁止处于植保无人机下风向,避免农药中毒;注意作业区域下风向是否存在对药物敏感的动植物,避免产生飘移药害;如进行除草或其他敏感作业,应在田块下风向边缘区域设置安全隔离区,避免药液飘移到相邻地块产生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