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霞)播种时满怀希望,收获季却面临“苗荒”。近日,新疆一位农户钱某的棉花田遭遇罕见低出苗率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据了解,钱某购买了570公斤棉花种子满怀期待的进行播种后,却发现田间出苗率远低于预期,这给钱某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担忧。为了明确出苗率低的原因以及准确评估损失,钱某经过多方考量,决定委托具有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的新疆臻冠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开展此次鉴定工作。这场关乎种子质量、农户生计与农业产业链的“田间真相调查”,正层层拨开迷雾……
该公司收到委托后,于2025年5月7日,指派了由三名农业推广研究员、高级农艺师、价格鉴证师组成的鉴定团队奔赴案涉地进行现场勘查。他们认真测量出苗情况,仔细采集土壤样本,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估。同时,团队还深入了解了钱某在种植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包括播种时间、播种方法、灌溉情况、施肥情况等,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据主鉴人介绍,此次鉴定工作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程序进行,运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对种子本身的质量、土壤条件、气候因素以及种植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相关标准,力求准确找出导致田间出苗率低的真正原因。同时,团队还根据出苗率低的情况,结合棉花的生长周期、市场行情等因素,对钱某的损失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农业推广研究员陈金梅表示,钱某在当地农资经销部李某处购买的由125团某农资出售的某种业公司生产的棉花种子田间出苗率低的原因,与所涉棉花种子发芽率仅为58%,低于GB4407.1-2008棉花种子质量标准,棉花种子发芽率应≥80%之规定存在因果关系。由此造成的损失近30万元。
此次鉴定工作不仅关乎钱某的个人利益,也对维护我区农业生产秩序和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作为新疆的重要产业,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农民的收入。近年来,新疆地区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种子市场监管,以提高农作物种子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确保农户能够用上放心种子,为新疆地区的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专家解析:1、经我公司实验室对案涉封样种子的检测,《新臻检2025第042号检验报告》出具的结果,发芽率为58%。根据GB4407.1-2008棉花种子质量标准,棉花种子发芽率应≥80%。
2、根据田间调查结果,被鉴定地棉花平均保苗株数为4033株/亩,对照地棉花平均保苗株数为12333株/亩,相比减少67.3%。被鉴定地棉花烂种、烂芽率达69%。通过田间调查和对案涉封样种子对检测,可以看出被鉴定地田间出苗不好保苗率与所种植的棉花种子发芽低存在关系。
3、足够的保苗株数是获取棉花产量的基础,田间保苗株数不足势必造成棉花产量的减少。被鉴定地棉花保苗株低出现在苗期,并且尚在棉花种植播种后期,通过补种将损失降到最低,但是补种的棉花生育期滞后,与正常出苗的棉花相差较大,田间大小苗严重对棉花产量的提高造成影响。根据被鉴定地现有保苗株数和补种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经分析测算损失在30-40%左右,按中值35%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