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霞)近日,新疆某农场的辣椒种植户米某站在自己千亩的农田前,望着本该绿意盎然却大面积枯死的辣椒苗,眉头紧锁。这片土地本该是丰收的希望,却在机械化移栽作业后,变成了一片农业狼藉的现场。移栽机故障引发的死苗事件,不仅让种植户的汗水化为乌有,更暴露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隐痛与风险。一场关于责任、技术与权益的博弈,正在这片土地悄然展开。
米某与宋某(甲方:移栽机组织)签订的《合作社移栽劳务协议》,曾寄托着双方对高效种植的期待。协议约定甲方提供移栽机及投苗手,乙方保障设备停放安全,看似分工明确、合作无间。然而,当移栽机突发故障,成片辣椒苗因机械问题枯萎死亡时,纸面上的约定瞬间被现实击碎。面对突如其来的损失,米某、段某二人焦急不堪,为查明种植的1640亩辣椒死亡情况及造成的损失情况,特委托新疆臻冠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专业鉴定,试图用科学数据为这场“土地上的悲剧”寻找答案。而这背后,是无数农业从业者对现代化机械依赖与风险防控的深刻反思。
臻冠达公司收到委托后,于2025年5月23日指派由三名高级农艺师、价格鉴证师组成的鉴定组赶赴现场进行勘验及调查。
据现场勘验情况显示,鉴定地块辣椒铺膜滴灌种植,一膜四行配置两条滴灌带,膜距1.8米,株距25-28厘米。西面雇用大量人工正在补苗,地内可见未补苗的区域,部分栽植行偏行,滴灌带未在两行辣椒正中间或栽植穴根部覆土不严或栽植过浅,根部基质土外露,苗子干枯死亡数量较多,辣椒苗黄弱。现场对未补苗的各地块随机多点抽样调查辣椒苗死亡情况,同时对西侧别家种植的辣椒作为对照地块调查死亡情况(对照地块种植模式为一膜两行,膜距1.5米,株距26厘米,辣椒苗长势良好,苗黑绿)。
高级农艺师赵桂荣明确表示,通过现场勘验,米某、段某二人种植的1640亩辣椒田间死亡率达25.04%,需通过人工补苗,覆土等措施进一步减少损失,因死苗后购苗及雇人工补苗覆土的经济损失高达近400000元。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机械化的引入本应是提高生产效率、助力农民增收的有力武器。但在实际操作中,设备的质量与维护、技术的可靠性以及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风险防控机制等环节的缺失,却可能让这把利器变成伤害农民利益的凶器。对于像米某这样的辣椒种植户来说,他们承担着巨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而此次因移栽机问题导致的死苗事件,无疑是雪上加霜。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辣椒产业作为高效农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代表,在整地、移栽、后期管理、采收加工等各个环节都与众多农户的利益紧密相连。小小辣椒,承载着种植户整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其影响将如涟漪般扩散,波及整个产业链的稳定与发展。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体,无论是种植户、移栽机组织还是相关技术服务企业,都如同产业链上的螺丝钉,任何一个螺丝钉的松动,都可能导致整条产业链的运转不畅。
目前,新疆臻冠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鉴定工作顺利完成,已经出具公正、权威的鉴定结果,为当事人解决这一危机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更希望这一事件能成为一个推动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完善农业合作风险防控机制的契机,让农业现代化之路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更加稳健地前行。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期待着看到辣椒苗重新焕发生机,看到农民的笑容再次绽放,看到农业产业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蓬勃发展。
上一篇: 甜瓜病重:除草剂“惹祸”还是另有隐情?